肖鲁:生活与艺术的融汇 / Jonathan Goodman
无论国内还是国际声誉上,肖鲁都是前卫先锋艺术中的佼佼者,但是她却并不为大众所知。关于她的职业生涯,有矛盾的地方存在。例如:一方面,在小众的行为艺术里,她才被认为是要的艺术家。同时,她鲜明的艺术形象并没因为远离 公众媒体多年而减少;而做为一个出生在传统国度的艺术家,尽管那些具有英雄气概的行为会给做为女性的她带来困扰,但她却坚持着艺术与生活的融汇,这一特征在她的行为、表演和照片中都有所体现。而且,她曾经一度犹豫阐释作品《对话》的含义,但是现在与以往不同,她甚至开始考虑对于一个中国女性而言,当年划时代的行为意味着什么;当年肖鲁是以这两声在作品上的抢响而闻名,经过长期停留在澳大利亚的岁月后,现在,她更成熟了。
对话 中国美术馆 1989.2.5
然而,肖鲁并不是一个完全的旁观者。她出生于一个名望显赫的艺术家庭。她父亲肖锋,曾经在1950年代留学于苏联,先是浙江美院的教授,之后,1983年到1996年是该学院(现在的中国美术学院)的校长,他是一位著名油画家。而肖鲁的母亲宋仞也是该学院的教授。
肖鲁小时候对美术创作并不感兴趣,在一个访谈中她曾谈到:“我从小喜欢芭蕾,如果不是12岁时腿脚受伤,我想大概我这辈子也不会开始画画。”肖随后接着说到:“我是被动的开始了职业生涯”。即使起步晚, 并没影响她随后到及其优秀的学校就读,她曾经于1979年到1984年在中央美院附中念书。而后,于1984年到1988年就读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,并且取得学士学位。中央美院和浙江美院都是中国著名的艺术学院。
诚然,许多先锋艺术家致力于模糊艺术与生活的界限。在被问及做艺术品的原因时,肖曾经率直的回答:“也许我不知道什么是艺术,但是我知道为什么要做。作品与本我之间的连接是‘真实的体验’,而非概念点子。如果你真的在意它,放心在那里,自身会有强烈的反应。不论是好是坏,是人是情感,如何处理都听从你的心。”也就是说,艺术不能从她的生活从剥离出来,在提起早年先锋艺术作品时,她重申这些话。的确,她的大部分作品与生活相伴相生,从早年作品《对话》与一段失败的爱情有关,到近来未完成的作品都与感情体验有关。另方面,她提到:“对话也与青春期不得不面对的躁乱有关”。
两个电话亭,左边是真人大小的黑白照片,照片里女性背对着观众,讲电话;右边男性的照片做同样的事情;听筒滑落,一面镜子连接两座电话亭。1988年,浙江美院的宋建明老师曾与肖鲁谈话,他是肖的毕业创作指导老师,她写到:“宋认为这件作品过于规则平整,需更有创造性的’破一破’。我们讨论过用抢来破下镜子”。浙江省射击队的沙勇答应帮她借杆抢,但是1988年没赶上毕业展。一年后在国家美术馆的中国现代艺术展上,像她写得那样:“她从朋友李松松那里借到抢,艺术家自己认为这件行为作品是始于个人情感碰撞,与公共历史有关也只是时间碰巧。对她个人而言,1989年的行为与1988年的行为一样,对艺术史的影响和公众空间的迅速传播只是历史巧合”。
中国现代艺术展中的批评家高名潞指出,这个行为是自毁的象征:肖迅速在镜子上射击两抢,镜子反射出她自己。她之后的男友唐宋当时只是她的普通同学,关于射击的最初想法,以及此后的想法,都与他无关。尽管他对该想法很感兴趣,也站在旁边怂恿她。唐也曾受邀提交作品到该展览,而他建议肖在其装置作品后放块红布,肖拒绝了这个提议。两人被关押后,他们开始充满磨难的恋爱,唐开始宣传《对话》的政治性解说。展览关闭5天,表面看是因为春节。2月14日,美术馆和相关部门接到电话,如果继续展览,会有爆炸事件发生。2月17日,重新开展,此后,4月15日天安门事件发生。当肖鲁为自己辩解时说:“1989年的抢声与1988年的没什么不同”。其他对于装置作品的意义解说甚至不是来源于艺术家自己。
1989年12月, 始料不及的国际影响,让肖鲁决定去澳大利亚,她1997年回到北京。而唐宋是她当时的男友,天安门事件后,唐曾经在杭州演讲,也到过杭州、广州和上海。肖曾帮他出国,想办法给他办理到澳大利亚的临时护照。不久,唐悄悄到了香港,最后1991年中偷渡到澳洲。之后由于非法移民在Villawood被拘留数月,直到圣诞节左右被释放。同时,肖到了悉尼。
这段恋爱关系日益隔阂,很大原因是唐既不想结婚,也不想要小孩。他们一起在澳大利亚,而肖回北京后,她中止了这场恋爱,开始独自面对生活,也许艺术家会没收入。这也导致她犹豫是否再做作品,她曾经迷失、曾经十余年没做作品。问及为何当时没有创作,她说:“很难解释为何那么长时间我没有做东西,就如很难解释为什么抢声后我失语无言”然而,她极少在公众露面,她的矛盾来源于率真的品性。她一度有些着魔,曾写:“我的行为被莫名的力量驱使,生活与艺术无法分开。无法面对自己时,做艺术;无法面对社会时,失语;两者都无法面对时,我什么也做不了。”显然,她的失语是个失误,不过她一直跟随感觉走。
2OO6年11月22日,肖鲁的《对话》被嘉德公司高价拍出,在中国嘉德公司秋季拍卖会上署名肖鲁的装置作品《对话》以231万元的高价拍出,舆论哗然,这个曾做为中国前卫艺术代表的作品,在沉寂了17年后又一次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。高名潞曾经写过一篇《一声抢响——半生对话》作为一件完整的艺术作品,肖鲁的打抢行为与她的装置《对话》是不可分离的一部分。该公司律师在核对了所有材料后,最后裁定,作品作者是肖鲁,而唐宋不是合著者。
她在作品中倾注个人情感,她信仰女性身份,依靠直觉做作品。按照女权主义的说法,肖的作品强有力,抢具有攻击性。或者我们可将其归为个人成长的叛逆期,虽然很容易把她归为女性主义者,但是肖否认这个说法。她说:“女性主义艺术在中国并没真正发生,依然边缘化。现实情形是,中国的女艺术家,以我自己为例,依然被人误读。一部分也因为艺术批评话语权被男性掌握。”这听起来很像女性主义者的宣言,但是这样的解释是个人经验之外的艺术训练。肖鲁的艺术一直来源于个人体验,而不是公众事件。
对艺术或者她自身而言,艺术家曾说:“在中国,要求传统女性:有礼、善良、尊重、节制、惟命是从,‘夫为天’,不论在公众还是私人领域,为了维持家庭,你会尽量低调。当有些坚强的女性试图展示一些自主想法,她们通常会成为单身。”鉴于艺术家本人是单身,这番话不能成为社会性的声明。有趣的是,她说:“女性直觉优于男性,任何女性艺术家或文学家 都要依靠自己,女性本身的力量,才能真正有成果。”“男女之间,重要的不是彼此降服,而是彼此懂得。《对话》是因为对抗的情绪,中国女性的真正解放……是基于男女间真诚的尊重。”尽管感情甚至伤害她到无法继续创作,肖仍然强调“彼此懂得”来提升男女相处之道。同时,她也因个人生活的磨难,而牺牲了一些继续创作的机会。其摄影作品《15抢……从1989到2003》,射向真人大小的个人照,玻璃上留下洞。(肖把照片装框,运至某靶场射击。后来在Ethan Cohen Fine Arts的个展上,她在曼哈顿一个地下室射击自己的作品。)像作品题目一样,这也是《对话》的一部分。作品很清晰的总结了她和唐宋恋爱关系的终结。“15抢。15年前,我在东城区的中国美术馆打了抢,之后,我和他被莫名的力量牵引在一起15年。今天,我面对自己,一年一抢,整整15年。我们结束了。”
1960年代甚至近来,西方艺术家们言,当他们专注于个人身份时,“个人即政治”。然而今天,肖的美学以及与她前男友的公开结束,似乎是艺术家的公众行为。然而,她却再次射向自我,是她自己与一场失败恋爱关系的斗争。她由情绪控制而不靠点子出作品:“我不善于理论解释,更无从谈论艺术,我只知道真实的生活着。艺术只是内心需要。它可以是一幅画、一首诗,或者一杆抢。这一切都取决于那刻的情绪”《对话》和《15抢》都是这样。“它不是用艺术这个词能解释的。它是一种求生本能、是你的生命之所在。”
上述也许有些沉重,但是肖也有幽默的一面,不同于之前冷冰冰的态度、严肃的印象。
精子 延安抗大宾馆 2006.5.23 — 25
在北京798“二万五千里文化传播中心”,作品《精子》:2006年5月,延安举办的一次名为“长征计划”艺术讨论会上,有四十多位当代艺术家参与。肖鲁作为受邀艺术家,基于毛曾言“长征是播种机。”决定做一个装置和行为艺术——《精子》。她准备了十二个空瓶子和一个冷藏柜,她的行为是向这次参加会议的艺术家们索要精子,并将这些精子放在特定的温度下冷藏,半年后再选出优良的精子进行人工受孕。结果,肖鲁的行为失败。没有一位艺术家愿意参与和奉献他们的精子。时间不及、年龄不及、机缘不及。她用照片纪录了自己的过程。问她如何描述这件事,她觉得就爱情而言:“人类有很多爱情方式,对我而言,爱情意味着一个人的生活因另一个人的存在而更有意义。被渴望,也渴望着。”索要未果,她退而求其一,择字为“精”。
X 东营工作室 2007
肖觉得没有孩子是生活的缺憾,她仍然继续努力着。2006年的纽约,她与一个西方人相恋,艺术家的装置作品有了进展。在四十多岁时,情感的复杂和苦恼,依然体现在她的作品中。其东营工作室里,金属制的大型“X”(按照肖说法、X代表染色体或男性)中心是逐渐腐烂的苹果。大型字母旁边,摆着中药绘制成的作品,内容是肖和其朋友的部分电子邮件。完美的书写、英文字母和中文字符号,包含了即使短暂却意义深远的恋爱关系。
而那位西方音乐家曾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,他灌制了CD,基调是钢琴和大提琴的协奏曲,诙谐变奏了贝多芬的奏鸣曲opus 69;伴随古典音乐的是电子的心跳声和喘息声,或者呼啸声和哭声。这些暗示求爱的的乐器音,做为背景音逐渐增大。一切的一切,都显示了这段感情与她前男友唐的感情,是如此的不同。
正如很多独特思想的艺术家一样,肖很难被归类。就学术研究的角度,她是如此矛盾,有时被认为充满逻辑理性、有时极端情绪化。现在,她于北京郊区的工作室,开始新创作。而且主办类似沙龙的活动,邀请文艺界的朋友们,晚餐、喝茶、聚会,这些作家、艺术家、评论家在一起聊天,讨论中国现当代艺术,大家在那里自由言论。她的话题包含艺术界、男人的价值、自己的作品等等。然而所有的表象之下,她仍然注意着中国传统文化生活给于女性的规则。
的确,做为一个女艺术家,《对话》对她很重要。由于使用真抢触犯法律,她曾被关押3天,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。但是《对话》发生在很久以前,而装置作品早于抢声,完成于她的毕业展。最近,从她未完成的作品中,可以看到她对艺术与生活的探索。关于艺术和体验,她说:“当我有一个想法,也许有很多结果,但是我从来不奢求任何确切的结果。例如《对话》的偶发、例如作品《精子》的延续,都由机缘决定。继续真诚的生活就是一个人最好的艺术作品。”
很多现当代艺术家,也这样宣称,但是他们的行为与宣言不符。肖鲁与他们不同,她言出必行。《对话》做为个人心理活动开始,她并不想要那些政治性的解读。她做为一个艺术家,用作品来象征感情,用作品表达自己。她的成就、困惑、无辜、过错,对于中国艺术过去20年而言至关重要。
对于生活,对于艺术,肖鲁持浪漫的态度,即:生活是最好的艺术!从早期的对话到近来的新作品,无不始终如一的体现了这样的态度。
爱情是信仰,艺术也是信仰……
何其有幸,因这样一位至情至性的艺术家存在。
2008.12于纽约
翻译:王灵正
文章发表在《世界艺术》杂志,第97期,2010年11月,第58-67页。